第一步:根据封堵对象的特征,封堵缝口或是缝端的需求,裂缝的特征(缝宽、缝高、缝长等)等可进行选择加工适用的模具。
第二步:根据相似原理,充分考虑放大效应,结合现场施工参数设计(如堵剂用量、堵剂携带比例,体系黏度等),依据室内相关实验标准制定合理的实验参数设计规范。
第三步:室内实验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室内实验环境与现场匹配性,根据现场专家建议,考虑地层温度(流体地层静止交换时间)、压裂液压力(驱压)、地层压力/孔隙压力(回压)、主应力差值(围压差值-初始值的选择)、堵剂停留时间等,使得室内实验所获得的承压能力这一特征参数尽可能接近反映现场的封堵过程,减少实验环境漏洞。
第四步:测试其他反映封堵承压能力的物理化学特征参数的测试(如堵剂的密度、圆度、分散性、强度、耐温性等,体系的黏度、密度等等)。
第五步:建立满足不同封堵对象(缝口、缝端、主应力差值等)的暂堵剂承压能力与堵剂其他室内可测关键特征参数的相关性数学模型,确定(4)中所提出的特征参数中哪些是属于影响暂堵剂承压能力的主控特征参数,当模型的可靠性(用模型的相关性系数来表征)超过0.8时,所筛选的因素可认为是满足封堵对象承压的主控特征参数。